首页 > 乡村振兴 正文

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15-06-29 

  杜守宇     研究员    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

  2015年6月29日
  马铃薯在生育期中和块茎贮藏期间,非常容易受到各种病菌的侵染,发生多种病害。病害的发生与流行,不仅损坏植株茎叶,影响产量,还直接侵染块茎,轻者降低质量,重者使块茎腐烂,造成更大的损失。马铃薯的病害有真菌和细菌侵染而引起的,还有病毒侵染而造成的。
  一、晚疫病
  1、病征识别:
  叶片受害:发病初期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,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,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,呈褐色,并产生一圈白霉,即孢囊梗和孢子囊,尤以叶背最为明显;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,质脆易裂,不见白霉,且扩展速度减慢。
  茎部或叶柄受害:初为稍凹陷的黑色条斑,气候潮湿时表面也生少量白霉,表面现黑褐色大斑块,幼茎、叶柄、花梗出现暗紫褐色病斑,病斑环绕茎一周,该部位即折断,发病严重全株黑腐。
  薯块受害:发病初期,块茎表皮出现稍凹陷的褐色或紫褐色斑纹,斑纹下的肉质部变硬,呈褐色或红褐色,逐渐向周围和内部扩展。病薯有怪味,不能食用。窑藏期间,病害可继续发展,造成干腐或湿腐,高温高湿条件下,病菌可再次侵染,造成薯块迅速腐烂。
  2、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:
 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为致病疫霉,属鞭毛菌亚门真菌。体在薯块中越冬,播种带菌薯块,出苗后成为中心病株,病部产生孢子囊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,形成发病中心,迅速蔓延扩大。病叶上的孢子囊还可随雨水或灌溉水渗入土中侵染薯块,形成病薯,成为第二年主要侵染源。
  晚疫病的发生、流行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,据《标蒙氏规律》在48小时内气温不低于10℃,相对湿度在75%以上,经一个月左右田间会出现1%的中心病株,出现后在适宜的条件下,10-14天就会扩展到全田。
  病害流行的适宜温度为18-23℃,气温达到33℃以上就会抑制病害流行,病菌萌发及侵染均要有水滴。种植感病品种,植株又处于开花阶段,只要白天达到22℃左右, 相对湿度高于95%持续8小时以上,夜间10~13℃,叶上有水滴持续11~14小时的高湿条件,晚疫病即可发生,发病后10~14天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。
  中心病株出现后是否流行,还要取决于中心病株出现后30天的降雨量和降雨量分布,降雨量大,降雨日数多且分布均匀,病害就能流行。有时虽然发生了中心病株,由于天气干旱,空气干燥,湿度低于75%或不能连续超过75%,便不能形成流行条件,被侵染的叶片枯干后病菌死亡,因而就不会大面积流行。
 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6月下旬至7月上旬始见,8至9月份气候凉爽、降雨多,有利于病害的流行。目前,我区主栽的马铃薯除庄薯3号、青薯9号较为抗病外,其他品种均不抗病,因此,多雨年份容易造成大流行。
  3、防治方法
  (1)降低菌源,减少中心病株发生:种薯入窖前,除充分晾晒和挑选外,还可用75%百菌清、72%克露、25%甲霜灵等药液喷一下,尽量杀死附在种薯上的晚疫病真菌。切薯块时,对切刀要用0.1%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浸泡消毒,减少病菌传播。播种前,对芽块再用72%克露、25%甲霜灵等药剂进行处理。即每150千克芽块[667平方米(1亩)地用种量],用50克上述任一种农药,加水2~3升,用喷雾器均匀喷在芽块上,以麻袋或塑料布覆盖闷12~24小时;或将相同剂量药剂,加细灰或细土2~3千克,混合均匀后拌在芽块上,再用来播种。也可用用58%甲霜•锰锌+农用链霉素+滑石粉按5:1:50的比例混合后拌种。
  (2)合理轮作,深种深培,减少真菌侵染薯块机会:合理轮作,杜绝连作与迎茬。种薯播种时,深度要保证在10厘米以上,并分次培土,厚度也要超过10厘米。旱地15-20cm,深种深培,不但有利于芽苗生长,还可对块茎起到保护作用,使真菌不易侵染到块茎上,因而减少烂薯损失,降低块茎带菌数量,间接起到减少下年田间中心病株的作用。
  (3)进行药剂防治,保护未感病茎叶:进行药剂防治,必须有较准确的晚疫病发生发展的预报,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。药剂对晚疫病只有预防和控制作用,没有治愈的功能。要提前用药,做到防病不见病,才是最佳效果。所以用药要讲究时机,时机准,防效才高。同时,还要连片打药,统一防治。如果有没打药的地块,一旦出现了中心病株或流行病害,就会成为其他马铃薯田的侵染源,影响防治效果。
  利用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防治,中心病株出现前开始喷药,每667平方米(1亩)用70%代森锰锌或80%喷克或80%大生等可湿性粉剂100克,加水40升,喷施马铃薯植株,起杀菌保护作用。7-10天一次,连续2-3次。
  当田间出现发病发病中心后要及时采用58%甲霜•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/亩、250克/升醚菌酯悬浮剂60ml、18.7%稀酰•吡唑酯水分散粒剂80克/亩、1000亿芽孢/克枯草芽孢杆菌20克/亩等具有内吸性、治疗作用的药剂兑水45公斤进行喷雾防治,7~10天1次,轮换用药,连续防治2~3次。
  也可选用25%或35%的甲霜灵,72%的克露, 75%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中的任意一种,每亩用量为100~150克,加水50升稀释,用喷雾器均匀喷施马铃薯苗。每隔7天喷1次,交替换药,以防使用同一药剂使真菌产生抗药性。近年又试验成功了25%丙环唑EC500倍液和70%施蓝得WP800倍液防疫达84.2%、80.92%,比不防增产12%和9.8%。
  用25%的甲霜灵,72%的克露等有内吸作用的农药,每亩用量为200~250克,加适量水稀释,拌在10千克米粒大小的炉灰渣或土粒中,在马铃薯团棵时,施在根部,随后中耕培土。
  (4)必要时提前割秧,减少病菌落地:在晚疫病流行年份,如果田间大部植株已感病,没有挽救希望,要立即割掉秧子,运出地外。这样不仅减少病菌落地,还可通过阳光暴晒,把落到地上的病菌杀死,从而减少薯块的感染率。
  (5)选用抗病品种:这是最经济、最有效、最简便的办法。不过目前绝对抗病的品种还没有。只能选对晚疫病有田间抗性的品种应用。如庄薯3号、虎头、青薯9号等品种。
  (6)使用早熟品种,适时早播:晚疫病多在7月下旬以后发生,如果选用早熟品种,再适期早播,那么7月中旬便可基本成熟,这就可以避开晚疫病的流行时间,从而减少损失。